果冻传媒

学术动态 | 果冻传媒 博士生基于语言模型微调技术发布话语传播效果评估创新成果

发布时间:2025-08-17   阅读次数:-

近日,我院博士生王玲玲发布服务中国声音海外传播的“信源话语传播效果评估系统”。该系统基于语言模型微调技术,依托自然语言处理(NLP)与语言学前沿学科知识,以外媒新闻报道为案例,为科学评估中国声音传播效果提供了语言数据科学范式。

针对传统话语传播评估方法多依赖主观判断,缺乏民调之外的量化分析工具,难以精准定位传播等问题,研究团队构建了“核心声量提取-声源脉络追踪-声效传播探析”三阶智能分析框架,破解话语传播中的“黑箱”。

  1. 核心声量提取(KeyScanner):通过关键词与聚类算法筛选出高质量核心文本,过滤边缘文本。
  2. 声源脉络追踪(SourceTracker):识别声源记录,构建跨媒体信息网络。
  3. 声效传播探析(VoiceDecoder):抽样声源语句,解析“归属-标记-内容”三维度话语功能。

“探析声效传播(VoiceDecoder)”是该系统的深度分析模块,采用四层随机抽样选取若干声源语句,基于局部语法对做话语功能能进行深度解析,通过对声源语句的细致解析,揭示“中国声音”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。分析聚焦于声源归属(SOURCE)、声源标记(CUE)和声源内容(CONTENT)三大维度。模块提取特定话语功能,如图:

然后,模型解析了声源归属、声源标记(CUE)、声源内容和情感态度,通过命名实体识别(NER)技术,模型识别出声源主体。案例分析结果显示,国际媒体对中国议题的生源多依赖于权威人士和机构的整体特征。声源标记是连接声源和内容的桥梁,通常是报道动词等。模型对声源标记进行情感分析,揭示传播态度:

王玲玲介绍,该系统近日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。她说,该系统是其博士研究课题的关键技术环节,她的博士课题在郇昌鹏教授的指导下,旨在为学术界提供高质量的中国声音传播研究数据,推动话语研究理论创新,通过量化指标构建中国声音话语效能评估标准体系,实现对外宣报道的“可视-可测-可评”;通过语言数据驱动与技术赋能,精准识别中国声音的话语传播规律,揭示话语传播盲区,为制定精细化、针对性的外宣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支撑,助力中国国际传播从“经验主导”向“科学主导”转型;同时为语言数据科学课程建设、案例教学和研究课题提供了宝贵数据。

在全球化的今天,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,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度持续升温。然而,西方媒体对“中国声音”的误读、曲解乃至刻意抹黑现象依然存在。信源话语传播效果评估系统,搭载智能外语芯,以语言数据为支撑,以模型微调技术为驱动,为中国声音的全球传播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,助力构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体系,让中国声音更响亮。

地址: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果冻传媒 闵行校区杨咏曼楼

  邮编:200240  网址://gdcmrk.com

电话:021-34205664 (党政办公室)  021-34204723(教学科研办公室)

Copyright @ 2017 果冻传媒-果冻传媒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